本報記者 李曉敏
一位102歲的老人,生日愿望是什么?
“好好活著,活一天就工作一天?!边@是我國眼科學界泰斗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教授張效房的答案。
10月6日,是張效房102歲生日。早上,保姆張葉珍特意多煮了一個雞蛋,“爺爺,健康長壽!”
“好好好,大家都長壽?!睒泛呛堑爻酝暝绮?,張老移步書房,戴上老花鏡,開始修改論文。
2015年那一年,95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坐診、查房,感動了無數人,獲評當年“全國十大最美醫(yī)生”。最近這兩年,張效房逐漸停下了門診、查房的腳步,把工作重心放在他參與創(chuàng)辦的《中華眼外傷職業(yè)眼病雜志》論文投稿的修改上。
尚在國慶假期,又逢自己生日,張效房“特批”自己不去單位上班,改在自家書房工作。書房一角,靜靜停著一輛黑色電動小三輪車,同事贈送的這輛車,是每天陪他上班的“座駕”。幾年里,小車換了三回,老人開著它上班的興致,卻是半分未減。
“這么大年紀還上班的就他一個,騎著小電電上班的老教授也只有他一個?!?4歲的賈焱申是鄭大一附院橋頭崗的一名保安,每天上午9點,他會準時從崗亭中走出,做好為張老開門的準備,“老人家都100多歲了還在上班,咱才50多歲,有啥理由在家歇呀?”
騎行在路上,不時有人認出,每每向他問好,都會得到老人的揮手回應。從他家到單位不足千米,原來是土路,后來“升級”成水泥路,路幾經變化,起點和終點卻始終不變,一如他的職業(yè)生涯。
1945年從國立河南大學醫(yī)學院畢業(yè)參加工作至今,77年來,在他心中,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初心一直未改。
每期雜志都會收到很多投稿論文,張效房總把初修的任務留給自己,把需要查證核實的任務交給年輕同事。
“論文初修工作量最大,牽涉到框架的把握、論題的方向。”編輯周晶說,張教授的工作狀態(tài)常讓她這個“85后”望塵莫及,“他每天上午和晚上都在工作,經常改論文到凌晨一兩點,沒有周末、沒有假期,滿腦子都是工作,一心把自己所學所知教給下一代?!?/p>
6個人的編輯室里,1992年出生的李爽爽和張效房是一個屬相,兩人相差72歲。9月30日上午,因為一個字的用法,他們各抒己見,討論許久,最后不得不搬出《新華字典》。
“在這種氛圍中耳濡目染,我期待自己也像張教授一樣,做一個治學特別嚴謹的人?!崩钏f。
張效房辦公桌旁的窗臺上,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陽光下好像一團火,映紅了老人伏案工作的身影。而在年輕人眼中,這身影就像一盞明燈,為他們照亮前行的路。
媒體鏈接:http://newpaper.dahe.cn/hnrb/html/2022-10/07/content_599607.htm